初见周一烽,在一个三月的午后。浙商基金所在的东部软件园位于闹市中央,他的办公室闹中取静,开阔大气。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子,周一烽的脸上笼罩着智者的详和、商人的锋利、学者的儒雅,三种矛盾的气息奇异交汇,是看得见的智慧与厚重。随着采访的渐趋深入,记者终于明白,这样的初见,也有看得见的气场。
筑梦杭城
周一烽, 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但一如上海这个移民城市的大多数人一样,他的祖籍是浙江宁波,因而,他对浙江也同样有着一份深厚的情结,并将浙江视为故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信贷危机如影随形,长年漂泊在外的周一烽萌生了回浙江的念头。他认为,就历史而言,浙江的金融其实一直很资源丰厚。
“对浙江而言,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无论是体制内的金融服务业,还是体制外的民间金融,都非常发达。”周一烽表示,80年代中后期,温州民间金融就开始萌芽并渐趋兴盛,今天仍然是金融改革创新的前沿;到90年代,浙江的证券业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初期的重要阵地,成立于1988年的浙江证券,当时已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始会员;而从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浙江省金融服务业由于各种原因日渐式微,转让、兼并、售出,辉煌的历史渐渐终结。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也就是2008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了打造金融强省的说法,随之而来的,就是打造浙商系的金融服务业体系:脱胎于金信证券的浙商证券保留了下来,浙商保险、浙商基金、浙商信托、浙江商银行则开始筹备。
之所以最后确定回浙江,周一烽称自己一方面是响应了省政府提出的关于金融强省的战略思路,另一方面则是认为经过改革开放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整个浙商体系,包括浙商财富、浙商经济容量、浙商金融辐射力已经在全国呈崛起之势,浙江成为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眼球的资源高地。
究竟怎样才能把金融资源强省变成金融行业的强省,如何使其强大的资源配备强大的采掘力?适逢2008年,周一烽眼中的“一个行业低点”,浙商基金筹备组首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筹建申请。他认为当时浙商基金的起步环境与浙商的发展非常类似。“就像温州,温州有些地方土地贫瘠,自然资源相当匮乏,但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在某个山坳里竟然诞生出全球最大的钮扣市场,这不单单是由于温州人在资本运营方面的禀赋,更是环境所逼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结果。”
浙商基金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它带着一股拼劲,拼市场、拼规模、拼务实创新的精神。而对于自己放弃深圳战场,筹备浙商基金,周一烽表示:“我不是来采掘资源的,我是为了参与浙江金融服务业体系的构造事业,并期待见证浙江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强省的禀赋,将金融业提升为促进整个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聚力团队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得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美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得到了众多贤者猛将,为他守护家国。一个人的力量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麾下有一批忠实拥趸,有一支骁勇的团队,对于运筹帷幄的精英们而言,那就如虎添翼。
浙商基金就有一支这样的团队。
2010年10月,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她是当时唯一有浙江资本企业作为发起股东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目前为止唯一注册在浙江的基金管理公司。自其建立之初,浙商基金就秉承打造浙商系金融服务业的宗旨,开始塑造自身品牌。
目前的浙商基金,运营团队共有57人。据周一烽介绍,这个团队里最为核心的是14名投研人员,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大多都来自于基金与证券行业,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除了投研人员,产品设计人员也是团队的核心。浙商基金向全国招募的基金产品设计人员,既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也有较高的数学和金融工程方面的学历。此外,还有必不可少的市场营销、监察稽核、运营保障等团队。
“整个团队年龄都很年轻,我是最老的。” 周一烽戏谑道。他表示,基金证券行业是个非常职业化的行业,每位员工都很清楚自己岗位职责与发展目标,因此在业务沟通与交流上,自己与年轻的下属之间并不存在“代沟”的困扰。当问及如果遭遇自己的爱将被“挖角”,他显得相当豁达。“这个是相当自然的。在这个行业待了这么多年,大家都是以职业经理人的眼光来看待‘去’和‘留’。”
当谈及团队自律,周一烽一脸自豪:“我们拥有专业的团队,同时对所有员工包括我本人的监管都是非常严格的。”他笑着指指自己的座机,补充道:“我的座机、手机,都有录音;投研人员工作期间基本杜绝与外界的联系,他们的办公场所还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监控资料的保留长达15年。”
对于基金这样的特殊行业而言,奉命惟谨是最基本的要求。除了上级部门监管之外,浙商基金公司内部也有系统性的章程规定,强调各个环节、各个流程严格的风险控制管理。周一烽坦言,所有的公募基金都有非常特殊、非常严格的纪律和风控要求,而也正是由于这种严格,才能保证受托资产的管理处于阳光地带。
管理要诀
浙商基金成立之初,就提出了 “不只是专家,更是管家”的经营理念。这是浙商基金针对于基金行业所做的自我定位,也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向。经过近两年全方位的磨砺,这套理念已经渗入到公司各种环节的建设流程中。
据了解,早在筹备期间,浙商基金的市场部就和投资部一样,每天开晨会,市场部成员也会有自己所覆盖的研究领域。周一烽解释说,这个制度的用意就是要让市场部在投资上越来越专业。
“在基金行业的发展初期,必须打造出一些专家,这既代表了一种行业形象,更表明了一种权威姿态。”周一烽表示,而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基金行业的专家形象已经初步确立。浙商基金已组建起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投研团队,其中不乏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以及获得“金牛奖”、《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头衔等权威奖项的行业精英。
基金行业轻资产重人力,有深厚经验的从业人员适应着新的组织架构,这种组合最易形成破冰之势。在拥有专业化团队的基础上,周一烽更注重管理。他认为,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基金公司的定位应该更加贴近投资者的现实理财需求,切切实实地做好资金管理,这也是对投资者的最好服务。
理念重要,投资者的现实需求更重要。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体现了投资者对于浙商基金服务定位的认可。据悉,截至2011年年底,浙商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保持在9个亿,2012年发行第二只基金之后,迅速扩大到了15个亿。在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浙商基金无论在资产管理规模还是投资业绩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
2011年4月,浙商基金向全国发行第一只产品——浙商聚潮产业成长股票型基金,共募集12.7亿元。2012年2月,浙商基金发行第二只产品——浙商聚潮新思维混合型基金。2012年3月份,浙商基金的第三只产品——浙商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启动募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低点时候起家,更能体会收获的甘美滋味;浙商基金于2008年筹备,2010年成立,经历了市场的相对低位,但她稳健起立,茁壮成长。对于公司的未来,周一烽表示自己充满信心,公司的未来发展理念是从公募产品发展至专户,再做全球性产品。公司的愿景,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成为有品牌积累、有品牌影响力的资产管理品牌公司。
浙商精神
诚信、合规、稳健、创新是浙商基金的理念,圆融豁达则是周一烽的真实写照。
提到创新,周一烽表示,要保持思考与学习的敏感度,两者缺一不可。在创新之前,一定要有坚实的基础建设;在基金行业,“类型化”产品就是创新的基础。在周一烽眼里,创新也是他所推崇的浙商精神的强力表征。
“我理解的浙商精神首先非常现实、务实,此外则是善于抓住机会,很刻苦,会创新。”
浙商基金已经开始在产品线的铺设过程中稳步实践创新精神。继今年3月8日浙商聚潮新思维混合型基金成立后,浙商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又于3月28日至4月27日期间公开募集,与此同时,浙商聚盈分级债券型基金也已提交证监会审批。对于这些新产品,周一烽颇有自信:“作为新公司,我们的产品都是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比如浙商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不仅是指数基金,也是一只分级基金。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指数基金或分级基金,目前已经提供分级功能的沪深300指数基金相对较少。”
浙商基金成立伊始便遭遇了严苛的市场环境。周一烽与他的团队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态度反而变得豁达。“新的基金管理公司起步得有五年的时间,目前的市场环境让我们必须拥有好的心态,无论是股东,还是团队,拥有好心态才能撑过市场风雨。”周一烽认为,行业的低点往往可以锻造一个公司竞争力。“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大家挣钱挣得顺风顺水,觉得幸福,但那并不长远,只有经过创业、拼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辛勤努力后得来的幸福才足够长久。”
浙商基金,志在千里。
相关文章
- 2025-03-26【同花顺】浙商基金AI战略启新,“工业化”投研传承新使命
- 2025-03-26【凤凰网】破局?蝶变,浙商基金打造基于AI决策的工业化投研体系
- 2025-03-26【搜狐】体系化与平台化,AI 赋能,浙商基金工业化投研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