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利率成本无灵丹妙药 除了深化改革
时间:2014-09-24   作者:证券时报 黄小鹏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要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李克强总理日前在视察上海自贸区时又提出,希望自贸区的试验能把国内的利率降下来。利率高企问题能否解决,同时也牵动着股市,A股看多派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目前高企的利率将会实质性降低。

降利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开货币阀门,增加货币供给,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指的概念。这里指的是如何在货币政策中性的情况下,把市场基准利率和风险溢价降下来,最终降低实体部门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这一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大约从2011年开始,货币政策从大放水向正常化回归是其触发点。此前,全社会投资战线拉得太长,进入紧缩后为保项目自然高价争夺资金。在经济减速后,企业资本回报下降(极端情况是僵尸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萎缩,维持正常经营需要更多的外部资金。供需失衡之下,社会资金价格自然走高。

利率飙高除上述周期性因素,更主要的还是体制性因素。中国经济近年已分化成两大部门:有政府隐性担保和无隐性担保的部门。政府融资平台资金需求刚性,对高利率不敏感,加上政府担保,平台债利率竟然取代国债,被市场视为无风险利率。在限制房企贷款之后,又允许其通过影子银行融资,融资环节过多,又是华山一条道,“高无风险利率+高渠道溢价”才是其高利率本质。房地产也被认为有政府隐性担保,虽然要加一点点风险溢价,但水平低,不是高利率的主因。

相反,尽管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但不可能给予它们担保,它们在市场的搏杀中只能生死由命,加上先天的规模劣势,融资成本焉能不高?中小企业利率的实质是“高无风险利率+高风险溢价”,前者由隐性担保部门决定,而由中小企业被迫接受,后者由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

显然,要降低利率,一是要降低风险溢价,这只能通过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来解决;二是降低无风险利率,其关键是体制改革,撤除对地方平台和房地产部门的隐性担保,改善其野蛮争夺资金的行径,无风险利率自然下行。

深化体制改革才是根本性的,但缓不济急。当前有三个具体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货币政策总体要松紧适度,避免不合意紧缩带来的风险;二是发挥货币定向“滴灌”的作用,搞“节水型”货币政策,“滴灌”从长期看会造成弊端,但当前阶段应该还可继续试用;三是减少融资环节、疏通金融血脉的政策以及配合时点的货币微调、监管措施仍有必要,但必须明白,这些只是治表之举,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取代深化体制改革。



上一篇:美元连涨10周 创47年来最长上涨周期
下一篇:帮扶小微企业 减免税只是第一步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